close

金石堂中文書 圖解茶經(新版)



金石堂中文書

圖解茶經(新版)





圖解茶經(新版)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小編最近對料理很有興趣

煮菜不是只有女生會而已

現在也很多家庭煮夫

一開始小編對烹調方面的興趣不大

是看到朋友常常在instagram上分享她煮的菜

毎道看起來都超好吃的

然後又在電視上看到美食節目

(教觀眾煮菜的那種

毎次煮完擺盤真叫人口水直流啊

因此不小心點燃了煮菜慾望

之前會到各大書店看翻閱

但是種類真的太多了

後來就在網路書店看

上面都會有內容概要

後來對烘焙 茶飲 異國料理也有小小興趣

小編今天要推薦這本↓↓↓

圖解茶經(新版)

這本小編是在金石堂上看到的

裡面的內容都很詳細

前面會先有簡單基本料裡知識都淺顯易懂

煮菜也沒有想像中的簡單

但書本裡都會小撇步會教大家

多嘗試多下廚你也可以是小小主廚唷

圖解茶經(新版) 有興趣的朋友們

下面有連結可以參考看看唷^^



小編在下方有附上金石堂折價券傳門

有折價券購買會更划算唷

快去逛逛吧!!





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

圖解茶經(新版)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30分鐘有麵食(中英對照)







超人氣中式經典麵食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圖解茶經(新版)》



    茶文化最經典代表作

    《茶經》是唐代陸羽撰寫的一本有關茶葉百科的經典。它的問世,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,是唐代茶業發展的產物,是古代茶人關於茶經驗的總結。陸羽苦心搜集了歷代茶葉史料,將自身調查、實踐的經驗記錄下來,總結唐代及唐代之前各代有關茶的典故、產地、功效、培植、採摘、煎煮、飲用等知識,是中國古代最完備、最有系統的一部茶書。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較完整的科學理論依據,對茶葉生產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。

    ?中國飲茶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,為什麼稱為「茶」?

    ?該如何挑選茶葉?怎麼泡茶才不苦澀?

    ?泡茶的工具有哪些?該如何使用?

    ?紅茶、綠茶、青茶、烏龍茶、普洱茶有什麼不同?

    ?常聽到的龍井、鐵觀音、白毫銀針、祁門、武夷等,

    是依據什麼命名,又是哪一種茶?

    本書特色

    世界上第一本最完備、最有系統的茶學專著

    品茗-生活中的小確幸

    一本讀懂以現代手法詮釋茶道的經典著作

    專業實用

    茶典、茶史、茶藝、茶飲、茶具、茶事完全應用百科。

    多元廣泛

    除了介紹茶之外,也增加了與茶有關係的故事,讓讀者有些「茶餘飯後」談天說地的趣味。

    圖文並進

    五百幅精美手繪插圖,一百張情境示意圖,搭配文字,讓讀者一看就懂;並收錄了七十多則彩色的名茶簡介,閱讀更詳盡。











    圖解茶經(新版)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茶之奇趣:鬥茶

      序言:一場怡然風雅的茶學盛宴

      本書內容導航

      關於歷代《茶經》版本探究

      1 絕品人難識,茶經憶古人:你需要了解的

      1. 世界最早的茶學「聖經」:《茶經》

      2. 茶之為飲的淵源:神農氏

      3. 這部經的締造者:陸羽

      4. 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:中國茶文化百科

      5. 茶在中國:茶文化的歷史沿革

      6. 古代茶政治:茶政與茶法

      7. 神祕的茶葉商道:茶馬古道

      8. 一壺茗香遍天下:茶在世界的傳播

      9. 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:精行儉德

      10.《茶經》的儒家思想:中庸和諧

      11. 《茶經》的道家宇宙觀:清靜無為

      12. 《茶經》的佛家本心:靜心自悟

      13. 茶的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

      14. 萬病之藥:二十四功效

      15. 道由心悟:茶道

      16. 昇華了的藝術:茶藝

      17. 千里不同風,百里不同俗:茶俗

      18. 各具千秋的中國茶:七大茶類

      19. 西湖龍井、碧螺春的族群:歷史悠久的綠茶

      20. 工夫紅茶的天下:風靡世界的紅茶

      21. 鐵觀音、凍頂烏龍的世界:天賜其福的烏龍茶

      22. 珍貴的銀針:色白銀裝的白茶

      23. 蒙頂山上茶:疏博客來e-coupon而得之的黃茶

      24. 普洱茶的群落:獨具陳香的黑茶

      25. 茉莉花茶與玫瑰花茶的群落:茶溢花香的花茶

      26. 能喝的骨董:普洱茶

      27. 美如觀音重似鐵:安溪鐵觀音

      28. 中國十大名茶:西湖龍井、碧螺春6

      29. 中國十大名茶:黃山毛峰、白毫銀針

      30. 中國十大名茶:君山銀針、武夷大紅袍

      31. 中國十大名茶:凍頂烏龍、祁門紅茶

      32. 茶作為主角(1):詩詞、書畫

      33. 茶作為主角(2):歌舞、戲曲

      34. 茶作為主角(3):婚禮、祭祀

      2 百草讓為靈,功先百草成:起源

      1. 尋找最初的本源:根在中國

      2. 綿長而有序的傳承:「茶」的字源

      3. 另一個名字:歷史上的幾種解讀

      4. 五大初相: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

      5. 生長的關鍵:土壤、水分、日照、地形

      6. 準備好播種了嗎?:藝、植

      7. 無敵鑑別密技:三種鑑別法

      8. 符合人體臟腑的需要:藥用成分

      9. 防病效能的前提:精行儉德之人

      10.警告!「茶為累,亦猶人參」:選材不當的後果,「六疾不治」

      3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:具、造

      1. 採摘雙翼:凌露、穎拔

      2. 從採摘到製造茶葉的工序:七經目

      3. 七經目之一:「採」

      4. 七經目之二:「蒸」

      5. 七經目之三:「搗」

      6. 七經目之四:「拍」

      7. 七經目之五:「焙」

      8. 七經目之六:「穿」、「封」

      9. 唐代的餅茶審評:八個等級

      10. 鑑別之上:言嘉及言不嘉

      11. 經歷各代的轉變:製茶工藝的發展

      4 角開香滿室,爐動綠凝鐺:煮器

      1. 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:陸羽設計的煎茶器皿

      2. 設計展現五行和諧:風爐,「體均五行去百疾」

      3. 自命不凡的見證:「伊公羹」與「陸氏茶」

      4. 獨特的設計理念:鍑-正令、守中

      5. 唐代餅茶的特殊用器:碾、羅、合、則

      6. 煮茶用具影響茶湯品質:漉水囊、綠油囊

      7. 陸羽的最愛:越窯青瓷杯

      8. 歷代茶具:茶具大觀

      5 甘苦調太和,遲速量適中:烤、煮

      1. 煮的三把利器:色、香、味

      2. 講究的技術:烤、碾

      3. 嚴格的選擇:「活火」

      4. 決定性的因素,「選水」:山水上、江水中、井水下

      5. 燒水的藝術:三沸

      6. 水溫的形象化比喻:老與嫩

      7. 煮茶的藝術:煮、酌

      8. 茶湯的精華:沫、餑、花

      9. 斟茶的講究:茶性儉,不宜廣

      6 飲罷方知深,此乃草中英:飲用

      1. 飲茶的特殊意義:蕩昏寐

      2. 飲茶最高境界:「品」

      3. 處處的精益求精:九難

      4. 最重香與味:珍鮮馥烈

      5. 飲茶風尚的傳播:滂時浸俗,盛於國朝

      6. 風尚的傳播者:佛教僧徒

      7 何山嘗春茗,何處弄清泉:產出

      1. 唐代茶葉產區:八道

      2. 八道之:山南道

      3. 八道之:淮南道

      4. 八道之:浙西道

      5. 八道之:浙東道

      6. 八道之:劍南道

      7. 八道之:黔中道

      8. 八道之:江南道

      9. 八道之:嶺南道

      10. 從唐代到現代:茶產區的分布

      11. 從產區看茶品:四個等次

      8 故雅去虛華,寧靜隱沉毅:總結

      1. 特定情況下的省略:製具略

      2. 高雅之士的飲茶風尚:煮具略

      3. 《茶經》的終極要求:分布寫之、目擊而存

      4. 總結(1):從「品」到「心悟」的三重超脫境界

      5. 總結(2):最終追求-天時、地利、人和

      附錄1

      《茶經》原文

      附錄2

      名茶圖鑑

















    萬病之藥



    二十四功效



    中國古代,茶常常被當作藥物使用。古代醫學典籍中,茶作為單方或複方入藥的,頗為常見。其藥用功效之廣泛被古人稱為「萬病之藥」。

    「萬病之藥」緣由



    茶的傳統用法,一般指中醫與民間流傳的關於茶葉防治疾病的各種方法。茶葉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,唐代就有「茶藥」一詞;宋代林洪撰的《山家清供》也有「茶,即藥也」的論斷。在古代,茶就是藥,並被藥書所載錄。但當代醫學習慣將「茶藥」一詞僅僅限於藥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。



    鑑於茶葉諸多藥用功效,並可防治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的很多病症,唐代的陳藏器將其稱為「萬病之藥」。明代于慎行的《榖山筆塵》也稱茶能「療百病皆瘥」。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記述茶的藥理:「味雖苦而氣則薄,乃明中之陽,可升可降。利頭目,蓋本諸此。」這是從茶的氣味厚薄、天人合一、升降、歸經等理論加以記述的。

    二十四功效



    茶的功能或效能是指藥物防治疾病的作用,如《新修本草》「利小便」、「祛痰」等。而中醫所說的主治是指治療的主要病症,如「瘻瘡」、「熱渴」等。茶的二十四功效在中藥古書中常為兩種表述:一是偏於「藥」;二是偏於「病」,往往以「主治」二字引出。這些功效單用茶葉一味就有效,如若加強療效,可以複方使用。



    安神:安定精神。少睡:興奮神經中樞,消除疲勞,少睡。

    明目:明亮雙眼,治療眼病。清頭目:治療頭痛。

    清熱:清除內熱。止渴生津:消除口渴,增加唾液。

    解毒:對抗藥物麻醉和毒害。消暑:消夏、祛暑。

    消食:幫助消化。醒酒:解除酒醉,抵抗酒精。

    去肥膩:去除油膩。下氣:促進腸胃蠕動而排泄氣體。

    通便:利排泄大便。利水:能利尿,增強腎臟的排泄功能。

    治痢:治療痢疾。祛痰:幫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。

    祛風解表:疏散風邪、疏表。治心痛:調節心搏,抑制動脈粥狀硬化,防止冠心病。

    堅齒:防齲健齒。療瘡治瘻:輔助治療瘻瘡。

    療飢:緩解飢餓感。益氣力:增強體力。

    延年益壽。其他。



    道由心悟



    茶道



    中國茶文化核心是茶道,其內容包括:備茶品飲之道和思想內涵(即透過品茶陶冶情操、修身養性,將精神昇華到具有哲理的境界),陸羽的《茶經》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,並將茶道的兩個基本點充分展現出來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18開17*23cm
    頁數:304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陸羽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華威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9/7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5611293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圖解茶經(新版)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rbarkh64ks8 的頭像
    barbarkh64ks8

    冬波的新學問分享

    barbarkh64ks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